解密 USB PD 3.2 AVS

USB PD 3.2 的新核心:可調電壓供應 (AVS)

USB PD 3.2 規範將 AVS (Adjustable Voltage Supply) 下放至標準功率範圍 (SPR),強制要求新款充電器支援更精細的電壓微調。這不僅提升了充電效率與相容性,也引發了社群對其與 PPS 的差異、實際應用和未來發展的熱烈討論。

核心技術比較:AVS vs PPS

AVSPPS 都提供可變電壓,但設計理念與應用場景大不相同。

⚡️ AVS (可調電壓供應)

PD 3.2 規範下的必選功能 (>27W),旨在為系統提供更高效的穩定電壓,減少設備端二次降壓的損耗。

  • 定位系統供電的「靜態可調電壓」
  • 電壓步進100 mV
  • 電流控制不要求電流步進
  • 規範要求PD 3.2 SPR >27W 為強制
  • 主要優勢提升系統能效、減少發熱、相容性廣

🔋 PPS (可編程電源供應)

PD 3.0 引入的選配功能,專為電池直充設計,能實現接近恆流/恆壓的精細充電曲線,但成本與複雜度較高。

  • 定位電池直充的「動態可編程電源」
  • 電壓步進20 mV
  • 電流控制50 mA 步進
  • 規範要求選配功能 (Optional)
  • 主要優勢優化電池充電速度與壽命

關鍵名詞解釋

在看圖表前,先了解兩個重要的功率範圍。

SPR (標準功率範圍)

Standard Power Range 的縮寫,涵蓋最高 100W 的功率輸出,是目前絕大多數 USB-C 裝置和充電器遵循的主流標準。

EPR (擴展功率範圍)

Extended Power Range 的縮寫,將 USB-C 的供電上限從 100W 提升至 240W,主要為遊戲筆電、擴充座等高耗電設備而設計。

電壓調節能力完整比較

一張圖看懂傳統 PD 固定檔位與 PD 3.2 AVS 可調電壓範圍的差異。

藍色長條代表 AVS 提供的連續可調電壓區間,灰色點則代表舊版 PD 的固定電壓檔位。可見 AVS 在關鍵區間提供了更完整、更精細的電壓支援。

社群熱議焦點

從使用者實測到工程師分析,看看社群最關心的話題是什麼。

Apple 40W 充電器實測

實測顯示可在短時間輸出約 60W 峰值,約 18 分鐘後回落至 40W 穩定輸出。僅支援 AVS 不含 PPS 的設計,引發社群對兩者體驗差異與散熱表現的深入討論。

經社群驗證的 AVS 充電器

包含 Apple 40W Dynamic、Anker 140W (A2697)、Anker 240W 3C1A 桌充、Framework 180W 電源等,均有網友用 KM003C 等工具驗證可透過 AVS 協商中間電壓。

直出 24V 等中間電壓

玩家用 PD 控制器成功讓 Framework 180W 電源以 AVS 模式輸出 24V/5A。對於需特定電壓的應用,EPR AVS 能避免二次降壓造成的效率損失與發熱。

工程與選購建議

根據您的需求,選擇最合適的充電解決方案。

日常使用者

為了未來裝置的最佳快充體驗,以及更高的充電效率:

  • 選購 27-100W 充電器時,優先確認是否標示 PD 3.2 / SPR AVS
  • AVS 可向下相容舊裝置,無需擔心相容性問題。
  • 新款支援 AVS 的充電器通常散熱控制更佳。

DIY 玩家 / 工程師

若您的專案需要特定的直流電壓(如 12V, 24V)以簡化設計並提高效率:

  • 若負載需要 9-20V,選擇支援 SPR AVS 的充電器即可滿足。
  • 若負載需要 >20V (如 24V),需選擇支援 EPR AVS 的電源。
  • 搭配支援 AVS 請求的觸發版或微控制器,才能精準協商所需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