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食物,兩種極端評價
從英式全日早餐到韓式部隊鍋,茄汁豆無所不在。它是一種由白豆和番茄醬製成的罐頭食品,有人愛它酸甜開胃的滋味,視之為方便的佐餐良伴;也有人嫌棄它軟爛的口感,認為是破壞料理的「垃圾食物」。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茄汁豆引發如此又愛又恨的反應?
在英國,Heinz 焗豆每天銷量的公開估計介於
0
萬罐
位於 Wigan 的工廠
0
年產逾十億罐,為歐洲規模最大之一
本報告將帶您深入探索茄汁豆的歷史、文化地位、營養價值以及它引發的種種趣聞。
餐桌上的文化衝擊
茄汁豆在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中扮演著截然不同的角色。在英國,它是國民美食與童年回憶;在香港,它常被視為廉價的罐頭配角;而在韓國,它卻是部隊鍋不可或缺的靈魂食材之一。這種地位的差異,反映了各地獨特的歷史背景與飲食習慣。
🇬🇧 英國:國民美食
- 早餐、宵夜的良伴,特別是「茄汁豆吐司」。
- 被視為方便、便宜又營養的食物,深受學生和兒童喜愛。
- 是焗烤馬鈴薯的經典配料。
- 關於英女王「每天吃焗豆」屬傳聞;可信報導提到她偏好下午茶的 Jam Pennies。
🇭🇰 香港:愛恨分明
- 部分人認為酸甜開胃,是家中必備的「看門口」罐頭。
- 許多人嫌棄其口感軟爛,認為它會「毀了白飯」。
- 在茶餐廳中曾是西式餐點的配菜,但後來逐漸式微。
- 相較於午餐肉,被認為是較次等的罐頭食品。
🇰🇷 韓國:部隊鍋靈魂
- 韓戰後,美軍基地剩餘物資成為部隊鍋的起源。
- 茄汁豆、午餐肉、香腸是部隊鍋的經典食材。
- 其酸甜味能中和鍋底的辛辣,並增加湯頭的濃稠度。
- 已完全融入韓國現代飲食文化。
案例研究:茄汁豆披薩的爭議
亨氏曾在90年代推出茄汁豆披薩,被稱為「比鳳梨更討厭的存在」,一度停產。然而,在粉絲請願下,這款充滿爭議的披薩在2022年回歸,成為英國人的集體童年回憶。這完美體現了茄汁豆在英國人心中的特殊地位,即使組合聽起來很奇怪,卻依然有人為之瘋狂。
從奢侈品到平民美食的旅程
茄汁豆的歷史遠比想像中豐富。它的原型來自北美原住民,經過美國亨氏公司的商業化,最終在英國落地生根,成為代表性的國民食物。這段旅程見證了全球貿易、戰爭時期與行銷策略如何形塑我們的飲食文化。
1
史前雛形
焗豆常被追溯至北美原住民以楓糖烹豆的傳統;但學界對細節仍有討論與修正。
2
1886年:登陸英國
美國亨氏首次將罐裝焗豆帶到英國,最初在高級百貨 Fortnum & Mason 販售,早期屬高價進口奢侈品。
3
1928年:在地化生產
亨氏在英國設廠,大幅降低成本與售價,茄汁豆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
4
二戰與冷戰時期
1941-1948年,英國糧食部將 Heinz 焗豆列為「基本食物(essential food)」,屬戰時配給體系的一環,成為許多家庭的戰備儲糧。
5
1950年代後:全球擴散
隨著西餐文化傳播,茄汁豆進入香港、韓國等地。部隊鍋成形於韓戰後的美軍物資背景,焗豆與午餐肉、香腸等同為常見配料。
罐頭界的健康模範生?
茄汁豆常被認為是相對健康的罐頭食品。它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同時脂肪和膽固醇含量極低。然而,如同大多數罐頭食品,它最大的隱憂是鈉含量偏高。因此,適量攝取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
優點 👍
- 豐富蛋白質:每100g約4.6-4.8g,提供身體所需能量與修復組織。
- 高膳食纖維:每100g約3.7-5g,有助於腸道健康與排便順暢。
- 極低脂肪:對心血管較無負擔。
- 5 A Day:半罐(約200g)可算作每日蔬果攝取的1份。
注意 ⚠️
- 鈉含量中等偏高:每100g食鹽約0.6g(鈉約0.24g)。
- 200g份量約1.2g食鹽:約佔每日上限6g的20%。
- 建議:選擇減糖減鹽版本,並注意全天總鹽攝取。
- 英國NHS建議:豆類可計入5 A Day(每日最多計1份)。
英式 vs. 美式焗豆
英式多為番茄基底、少甜、常為素食;美式常加糖蜜/紅糖與豬肉,更甜更厚重。我們常吃的茄汁豆是「英式焗豆」版本。
關於茄汁豆的瘋狂事蹟
英國人對茄汁豆的熱愛,已經昇華到一種狂熱的境界,催生了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趣聞和挑戰。這些事蹟充分展現了食物如何超越口腹之慾,成為一種文化認同與個人熱情的象徵。
🏛️
茄汁豆博物館
英國一位名叫 Barry Kirk 的狂熱粉絲,不僅將自己改名為「Captain Beany」,還花費6,000英鎊打造了一座專屬的茄汁豆博物館。
🛁
茄汁豆浴挑戰
Captain Beany 曾在一個裝滿茄汁豆的浴缸裡待了超過100小時,創下世界紀錄。這個「創舉」後來演變成一種網路挑戰與慈善募款活動。
💨
放屁之歌
豆類容易導致脹氣。這點非但沒嚇跑愛好者,甚至還被寫成一首廣為流傳的打油詩:"Beans, beans, good for your heart, the more you eat, the more you f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