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懂「交保」是什麼

以京華城案為例,解析「具保停押」的法律程序與意義

矚目案件焦點

台北地方法院審理京華城案,裁定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市議員應曉薇停止羈押。此裁定附帶了台灣司法史上最高額的保證金與嚴格的科技監控條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柯文哲

7000萬

保證金 (元)

應曉薇

3000萬

保證金 (元)

保證金金額比較

法院裁定的保證金金額懸殊,反映了法官對個案犯罪情節、個人資力及潛在風險的綜合考量。柯文哲的保證金是應曉薇的兩倍有餘。

什麼是「交保」?

交保的法律名稱是「具保停押」。它不是無罪釋放,而是在案件審理期間,以繳納保證金等條件換取暫時停止羈押,以平衡被告人身自由與確保訴訟順利進行。

➡️

目的:確保被告會按時出庭,並防止其逃亡、串證或湮滅證據。

➡️

本質:一種「附條件」的釋放,用金錢擔保取代人身監禁。

➡️

裁定者:由承審案件的法官或合議庭決定。

交保金額如何決定?

法官會綜合評估多項因素,目的是訂出一個「高到讓被告不敢輕易棄保潛逃」的金額。

  • ⚖️
    犯罪情節與刑度:罪名越重,刑期預期越高,保金也越高。
  • 💰
    個人資力與地位:被告的財力、職業與社會地位是重要參考。
  • ✈️
    逃亡串證風險:法院評估被告是否可能逃亡或干擾證人。
  • 訴訟進行程度:如本案,重要證人詰問完畢,串證風險降低,成為准許交保的關鍵。

交保後的嚴格條件

交保並非完全自由,必須遵守法院訂定的多項規定。在京華城案中,條件尤其嚴格。

  • 🏠
    限制住居必須居住在申報的地址,不得隨意遷離。
  • 🚫
    限制出境出海8個月內不得離開台灣。
  • 🔗
    科技監控需配戴電子腳鐐,並使用指定手機,24小時監控行蹤。
  • 🤫
    禁止接觸:不得與同案被告、證人有任何形式的接觸或騷擾。

保證金能退還嗎?

保證金的最終去向,取決於被告是否遵守交保條件。它是一種擔保金,而非罰款。

✔️ 全數退還

被告遵守所有規定,按時出庭,直到案件審判結束,保證金將退還給原繳納人。

❌ 遭到沒收

若被告在交保期間逃亡、未按時出庭或違反其他重要規定,法院可裁定沒收保證金,歸入國庫。

交保金 vs. 罰金 vs. 罰鍰

這三者在法律上意義完全不同,時常被混淆。交保金是訴訟過程中的擔保,而罰金罰鍰則是對違法行為的處罰。

項目交保金 (保證金)罰金罰鍰
性質擔保(保證會出庭)刑罰(刑事處罰)行政罰(行政處罰)
目的確保訴訟進行懲罰犯罪行為懲戒違反行政義務
裁決者法院 (法官)法院 (法官)行政機關 (如:環保局)
是否退還可退還 (若遵守規定)不可退還不可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