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有關標題為 2025 AI 訂閱大洗牌:GitHub Copilot 搭配 Gemini 3 的最高效益攻略 的圖片

2025 AI 訂閱大洗牌:GitHub Copilot 搭配 Gemini 3 的最高效益攻略

Gemini 3 Pro 現在只要臺幣 110 元,2025 AI 工具深度盤點。完整比較 ChatGPT、Perplexity 與 Copilot 的規格成本,教你用 Google One 家庭共享省下 80% 訂閱費,並解決隱私與工作流整合難題。

前言

在現代軟體與韌體開發領域,工具的選擇往往決定了效率的天花板。隨著 2025 年 11 月 AI 三巨頭(OpenAI、Google、Anthropic)相繼發布新一代旗艦模型,本文將說明為何我決定退訂 ChatGPT,全面跳槽至 Google Gemini。

除了盤點手邊的 AI 工具,我也將在 GitHub Copilot 已是開發標配的前提下,從規格、生態系與 CP 值三大面向切入,分析為何我認為「捨棄 ChatGPT 並整合進 Google One」是目前最划算的選擇,以及這項改變對我的工作流程帶來了哪些實質影響。

現有 AI 工具的盤點與定位

當前我使用的 AI 工具一共有四款主要的,分別是:

工具訂閱狀態售價/成本主要用途備註
Perplexity年費NTD 4,200/年搜尋式問答、快速研究行動端 + 捷徑整合佳
ChatGPT月費NTD 600/月一般對話、網頁統整與 Copilot、Gemini 功能重疊
GitHub Copilot個人免費方案 + 公司提供USD 100/年程式碼規劃、補全、代理VS Code 原生整合、Plan Mode
Gemini家庭共享 + 公司提供2 TB Google One:NTD 650/月(可家庭共享)長文統整、Deep Research、Gmail/Docs 整合Pro/3 系列供選;Flash 快但錯誤率較高,Pro 較穩定

Perplexity

首先是 Perplexity,它基本上已經取代了我日常生活中的 Google 搜尋。結合我之前寫過的 手機端日常結合 Siri 捷徑,大部分的問題都能在幾秒鐘內得到精準答案,效率極高。

ChatGPT

ChatGPT 因為最早推出,所以我訂閱的時間也是最久的,它提供了基礎且穩定的溝通能力。無論是拍照辨識還是翻譯,它都沒什麼大問題。

我之前也寫過不少關於如何使用 ChatGPT 的文章:

上述內容不一定只適用於 ChatGPT,只要有相容的大型語言模型其實都適用,例如 Gemini、Claude 或是 Grok。

GitHub Copilot

在撰寫程式方面,GitHub Copilot 絕對是主力。隨著 VS Code 近期的頻繁更新,像是「產生指示(Generate Instructions)」或是 Coding 前的 Plan Mode,都能讓開發任務更具體、不出錯。相比於把程式碼複製貼上到網頁端聊天視窗,Copilot 直接在編輯器內解決問題,明顯更直覺、快速且準確。關於這點我也曾詳細介紹過:

使用 GitHub Copilot 的代理模式以提升撰寫程式的效率與開發體驗

當然,如果不使用 GitHub Copilot,各家大廠也都有推出自己的 CLI 工具,例如:

  1. claude-code
  2. Gemini CLI
  3. ChatGPT - codex

買了 API Key 就能在終端機裡直接呼叫 AI 修改程式碼。但是純文字介面有時候實在不夠美觀直覺,所以像 Google 後來也推出了自家的 GUI 工具 Antigravity 來優化 AI Coding 的體驗。

Gemini

最後是 Gemini。它的聊天模式跟 ChatGPT 大同小異,基本上無痛切換。唯一要注意的是預設的Flash 模式反應神速,但我覺得錯誤的機率稍微高了點;反觀 Pro 模式 雖然慢一些,但準確度比 ChatGPT 更讓人放心。

更重要的是,Gemini 2.5 Pro 本身就支援 1M Tokens 的超長上下文(Context)。當需要處理巨量資料或整本書的內容時,這種大窗口的優勢是目前其他模型很難替代的。

AI 分工

  • 撰寫程式碼: GitHub Copilot。
  • 查資料、問問題: Perplexity。
  • 統整長文、雜務: 原本是 ChatGPT,現在交給 Gemini。

Gemini 的定價策略

從上面探討內容可以發現,既然 Coding 已經交給 Copilot 負責,那 ChatGPT 和 Gemini 的功能重疊度就非常高了。在兩者都能做網頁統整、日常對話的情況下,決勝點就是價格

目前的 ChatGPT 個人訂閱一個月要價 NTD 600 元。對於個人用戶來說,算上 Spotify, YouTube Premium, Netflix, iCloud 等一堆訂閱服務,這筆開銷其實不小。比較省錢的做法是找 2~3 個朋友共享帳號,4 個人分攤下來一個月只要 NTD 150 元,只要不是重度使用者,共用起來倒也沒什麼大問題。

Google 原先的家庭共享優惠先前只到 2025 年中,但根據最新的官方資訊,這個限制似乎已經移除。也就是說:只要購買 2 TB 的 Google One 方案,家庭成員就能享有 Gemini 3 Pro 的完整功能。

算一下這筆帳:2 TB Google One 方案為 NTD 650/月,只要找滿 5 位親友組成家庭群組,平均一個人只要 NTD 110/月。 這 110 元不只買到了 AI,還包含了:

  • 2 TB 資料獨立的共用雲端空間
  • 每個人獨立的 AI 使用額度(不用擔心對話紀錄混在一起)
  • Gmail 和 Docs 裡的 Gemini 整合功能

相比之下,GPT 的方案沒有額外空間,就略顯失色。至於 Google 未來會不會修改家庭政策就要看之後的發展,反正目前就先湊著用。

不過,轉用 Google 也是有代價的。最大的缺點在於隱私。預設情況下,Google 的對話紀錄是會被用來訓練模型的。如果很介意對話內容被拿去訓練,必須手動執行以下任意操作之一:

  1. 開啟「臨時交談模式」。
  2. 或是手動關閉「Gemini 應用程式活動」。
  3. 或是升級到 Google Workspace 企業版。

這點在使用體驗上沒有 ChatGPT 方便,畢竟 ChatGPT 可以直接在網址列加上 temporary-chat=true 來強制開啟臨時模式,Google 目前還沒這麼直覺。

Gemini 的其他好處(全家桶優勢)

除了比較便宜,訂閱 Google One 2 TB 還有一堆「全家桶」的額外優勢。以下按照我的使用頻率來排名,看看這 110 元還買到了什麼:

  1. Gemini Deep Research:這基本上是我現在的主力工具,能針對複雜主題產出完整、且準確度極高的研究報告。
  2. NotebookLM:另一個主力。把一堆文件丟進去,能精準地進行內容統整與問答,而且預設不會拿你的資料去訓練
  3. Flow & Whisk (Veo 3.1 / Veo 3):對於創作者來說很實用,可以用來製作簡單的影片或過場,每月還有 1000 點的額度。
  4. Gemini in Gmail/Docs:寫信或修飾文件時很順手。
  5. Google Meet 進階功能:視訊會議不再受限於 60 分鐘,支援超過 3 人連線,還有 1080p 高畫質,開會不再被強制中斷。
  6. Jules (Coding Agent):目前的 Beta 版功能,是一個非同步的程式設計代理,偶爾可以拿來玩玩。

結論

Google 家庭共享策略勢必會吸引大批使用者從原先的 ChatGPT 轉移至 Gemini。透過家庭共享將成本壓低至 NTD 110/月,不僅滿足了 AI 對話與 Deep Research 的需求,還順手解決了雲端儲存空間 15 GB 的焦慮。

我想除非 ChatGPT 能提供夠棒的方案(例如推出 USD 5/月的 ChatGPT Go),或是展現出無法取代的深度系統整合,這就要看他們跟 Apple 怎麼談了。但就目前 ChatGPT 在 Apple Intelligence 中的表現來看,整合度非常普通,基本上是有跟沒有一樣。

參考文獻

  1. Can the family group members enjoy the Gemini features in the Google One AI Premium Plan 2 TB or not? - Google One Community
  2. Claim Google One benefits
主題 Stack 由 Jimmy 設計